淘宝成长烦恼 落地前景几何

淘宝成长烦恼 落地前景几何


来源:ChinaByte  作者:佚名

   继淘宝“招财进宝”惨遭全民公投废弃后,淘宝如何赢利成了淘宝和诸多关注该行业人士热议的焦点所在,淘宝给出的最新解答是:让淘宝落地。

  近日,淘宝网宣布,将“淘宝城”商标授权给在上海拥有11家商场的聚为投资有限公司使用,后者计划在今年年内把商场全部改成淘宝城。

  吃了“招财进宝”亏的淘宝这次变的非常老实,刚一推出就急切与收费划清界限,淘宝公司总经理孙彤宇强调,此次合作中,淘宝公司不投入、不收益,只是授权“淘宝”名称给商场使用。

  如果淘宝不为赢利,如此大张旗鼓作何居心?淘宝心里在打什么算盘呢?

  淘宝的成长烦恼

  首先,淘宝被指网上透漏税天堂。淘宝刚骄傲的宣布,“2050万注册用户,一季度成交总额达30亿元,已与67家沃尔玛中国门店的销量相当”,就引来媒体的质疑,有报道称,“全国仅C2C交易逃掉的税收总金额就近1亿元。”

  事实上,淘宝式电子商务模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偷逃税,一些在地面有实体店的卖家把东西以个人名义拿到网上卖,就可以轻松的逃掉实体经营可能产生的税收,这也是众多中小卖家集聚淘宝的动力和理由。另外还有更大规模从事经常性经营行为而未工商注册,这部分卖家偷逃的税收更高。

  其次,淘宝网假货从未间断。挺淘宝的人煞有介事解释说,“水货、黑货到处可见,还有其他类别的假名牌产品,其存在并发展的关键是用户买账。” “出现了假名牌、水货等,也不应该归罪于淘宝。”“对于假货的治理,应该是相关管理机构的事,或者说是整个社会的事。”

  治理假货是监管机关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就是不是淘宝的事。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淘宝拿在线商品数作为宣传的噱头,但是,有了假货就赶紧跟自己划清界限。更重要的是,淘宝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和线上的农贸市场管理者,怎么能对淘宝网上销售的商品不负责呢?要知道在实体农贸市场,出现假货,市场管理者也是要承担责任,比如缴纳罚款或限期整改。

  其三,淘宝运营成本持续上升,赢利却遥遥无期。淘宝三周年刚过,雅虎10亿注资阿里巴巴也快满一年,作为阿里巴巴大股东,雅虎怎能容忍淘宝赢利遥遥无期?淘宝三周年处心积虑推出的“招财进宝”不足一月就遭夭折,这极大的损伤了淘宝元气,马云直呼很受伤。事实上,按照淘宝网宣传的“2050万注册用户”仅就网络空间以及带宽管理就需要很高的成本,再加上数量庞大的大中小卖家混在一起,给淘宝的分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淘宝再免费三年的经营成本将是三年前的数倍,再有钱,淘宝也有烧完的一天,如何赚钱已经是淘宝火烧眉毛的大事了。

  淘宝城落地前景几何?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的“招财进宝”因为淘宝的操作手法不当导致暂时中止,而淘宝图谋品牌授权“淘宝城”模式解决赢利问题无疑于饮鸩止渴。

  首先,淘宝品牌是大品牌,不是好品牌。屡禁不止的假货、水货、违法商品几乎是淘宝在报端无法消除的暇疵,我们不否认淘宝品牌的知名度,但是,对淘宝品牌的美誉度则深表怀疑,如果选择品牌授权,卓越网甚至是支付宝或许都要比淘宝更合适。

  其次,淘宝涉足地面店无疑是电子商务模式的倒退。电子商务或在线交易的优势在于省去地面店租金和雇员等费用,但是,淘宝却鼓励卖家要双剑合壁,对于中小卖家来讲,增加的收入有多少很难讲,但是,落地的店面费、市场管理费、卫生费等是很大一笔投入,而且店面管理等成本都直线上升,另外工商登记和纳税等也都摆在了眼前。从在线销售到落地经营,增加了卖家的开店和管理成本,对电子商务来讲则无疑是巨大的后退。

  其三,淘宝落地涉嫌转嫁假货、水货监管责任。淘宝深受假货、水货之害,因此让卖家纷落地,进入实体店面后,来自这些卖家的假货、水货监管责任似乎发生了转嫁,变为聚为投资有限公司承担,因为有了实体店后,淘宝网上的店就变成了一个简单商品展示,如果发生假货、水货事件,应该算到商家的登记和管理机构的聚为投资有限公司。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体系案例介绍:朝华数码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体系
·下一篇文章:耐克网上推广专卖店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netanli/174100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