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互联网商业模式瞄准非传统意义网民

新互联网商业模式瞄准非传统意义网民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中国互联网诞生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国互联网协会(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已经有超过10%的中国人成为“网民”。但当所有上市互联网公司都在思考,怎么从1.3亿网民口袋里再多掏出1毛钱的时候,有人却在考虑怎样利用互联网从那些“非网民”身上发现商业机会。在他们看来,互联网产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影响和改变那些不上网的人,而并不在于为所谓的“网络动物”提供增值服务。中国互联网的转折,或许也将从这样的思路开始。

  把目标瞄准“农民工”

  作为中国最大的牛肉干供应商之一绿盛集团的老板,“用工荒”一直是林东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我的工厂里一直保持着1200个农民工的规模。”林东说,“招来100个跑掉80个。找中介公司,没问题,要多少人都有,不过得再按人头给钱,一个人最少50元。”所以当林东得知有专门瞄准农民工的“新农门”网站时,林东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投资这个网站”。

  “这个网站做起来帮了我大忙了。”林东说,“不管我什么时候要人,只要是会员单位我都可以到新农门上成百万的农民工数据库里面随便挑。”

  尽管处处打着“农民工”的招牌,但新农门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这家网站去吸引来自农民工的访问———对于新农门来说,网站最主要的有价值流量应该是来源于用工企业,也就是新农门的客户。

  “新农门”的模式与一般网站不同。一方面,新农门和全国的职业培训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把学校毕业生的资料档案录入数据库;另一方面,新农门和全国各地的阳光工程办公室取得联络,通过他们把当地登记在册的农民工资料收入数据库;再一方面,新农门还通过短信平台和全国上万个自然村的村长建立直线联系,一旦有用工需要,这一万多个村长都能在第一时间成为和新农门合作的经纪人。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后,新农门的数据库里如今已经收录了上千万的农民工详细档案。

  “新农门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用最快的效率去帮助企业实现招人的目的。而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宣传,又会提升和延伸出其他更丰富的需求,这也是网站未来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专注于非网民”的新农门已经获得了两笔总计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个体会员数量已达20万,企业会员5万,达成合作意向的培训机构有1万多家,技工人数在100万左右。

  用虚拟资源交换现实资源

  用虚拟的资源交换现实的资源,对于互联网的投资者来说开始只是一种构思,但很快这种构思变成了现实。

  “当时林东在自己的牛肉干外包装袋印上我的游戏广告,而我在游戏里面把他的牛肉干变成必需的虚拟道具。结果那一年,我们收到的反馈出奇地好。”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羽认为,这是一个利用虚拟资源交换现实资源的最早案例。

  这样的案例随后发展成为一种“现实传媒资源和虚拟传媒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商业模式”,并由此衍生出一种商业理论。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郭羽去年甚至还用游戏中的虚拟土地换到了现实的一片土地70年的经营权。之后挖掘虚拟现实结合商业模式的“共合网”就诞生了。

  “想象一下,如果把分众和阿里巴巴加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共合网的CEO周晓认为,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和现存的互联网结构组成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共合网要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的网民。”

  共合网的操作方式看上去和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网”看上去有些类似。但不同的一点是,分众要把自己的显示器摆进某个电梯或者大楼,必须向提供播放场地的大楼物业交钱;而按照共合网现在的操作方式,提供了广告展示屏摆放空间场所的企业,还得按每年一万元的代价向共合网支付费用。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YesPPG:互联网隐现欧典式假洋品牌企业
·下一篇文章:资本浙商:我发现了互联网赚钱的秘密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netanli/07716161349J2B58GD3J559HA0J2CJG.htm